天冷不少人都有睡覺前泡腳的冬季習慣,特別是泡腳用中藥煎煮后可以祛寒,解乏。微微冬天泡腳到底有何講究?
專家建議,發汗足浴時水溫以40℃左右為宜,最好時間半小時左右為佳,冬季一天一次或者隔天一次。泡腳足浴桶以木質桶為宜,微微能更好吸收,發汗水量沒過小腿最好,最好要保證水溫恒定,冬季泡到后背發熱或微微出汗是泡腳最好的。
兒童、微微老人應注意泡腳時間不宜過長、發汗溫度過高。最好專家表示,兒童是“純陽之體”,本身陽氣充足,加上嬰兒溫度承受能力低,所以很容易燙傷皮膚。老人也不適合在過熱的水中泡太久,容易引起短暫性腦缺血,出現頭暈、眼花等。
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,可能會由于水溫過高導致局部血管擴張,造成全身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。
患有心腦血管病、低血壓、孕婦、經期婦女等也不宜進行足浴。因為這類人群泡腳時間過長,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,全身血液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,這必將導致心臟、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,增加發病危險。
另外,飯后1小時之內和空腹都不宜泡腳。飯后立刻泡腳會讓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,影響消化系統供血。空腹泡腳也不宜,容易出現低血糖,最好飯后1小時開始泡腳。